阿司匹林,很多人都知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心梗的,脑梗,甚至很多老年人都正在服用,但很多人都知道它有一定的副作用,会容易出血,会伤胃,甚至,有传言说阿司匹林会伤害血管,会让血管变薄。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阿司匹林预防血栓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到底有哪些副作用,如何规避。首先,阿司匹林作为预防心梗,脑梗的药物去使用时,它的作用是对抗血小板的聚集,并且,在小剂量的情况下,对大多数人来讲,就能够起到很好的对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血小板很多人都知道,比如在皮肤破裂出血时,破口术之所以能够很快的止血并结痂,血小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那么为什么还要抑制它?因为我们身体的大中号的动脉血管如果出现损伤,血小板也会本能地去聚集,进而结痂,形成血栓。但这个过程,很容易失控。血栓,往往会长得很快,并且又长得太大,会堵死血管的管腔,或被血流冲走,阻塞远端相对更细的血管。堵到脑血管就是脑梗死,堵到心脏冠脉血管就是心肌梗死。
那好好的血管为什么会损伤?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动脉硬化。我们做彩超查到的颈动脉斑块,全名就叫做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正是它让本来光滑并且稳定的血管内壁变得凹凸不平,变得容易被血流冲破,进而招惹血小板,在局部形成血栓,进而造成梗死。因此,阿司匹林的作用就是在斑块破裂时,控制血小板的聚集速度和范围,让血管内不容易形成血栓。因此,伤害血管是动脉硬化,而不是阿司匹林药。
动脉硬化是怎么来的呢?正常人的血管在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在缓慢的硬化当中,但是过程很慢,但是如果加上高血压的直接冲击,高血糖的不断刺激,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的直接毒害,这个速度就会被大大加快。上述这些损害首先破坏了原本光滑的血管壁,进而血脂中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代表的血脂成分就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的损伤处,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以后,最终就形成了斑块。
越大的斑块,含胆固醇越多的斑块儿就相对越容易破裂。如果没有防备,这个时候血小板就非常容易在斑块的破口处聚集,进而与血液中的其他成分迅速形成血栓,最终堵死血管,造成梗死。如此血管堵塞是因为血管变厚,而不是变薄了。阿司匹林只是在斑块破裂时起到了抑制血栓异常形成的作用,并非是直接的去冲刷血管,更没有把血管变薄。
之所以阿司匹林服用后有出血的风险,正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血栓的形成。因此阿司匹林的服用绝对不是自己想当然的去吃,不是你老伴在吃或者是邻居在吃,你就需要吃。没有得过急性心梗,脑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动脉硬化性血管病,没有明确的颅内或者是冠脉的狭窄或者是不稳定斑块的,这部分人是不需要吃的。